近日,根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疫情这个特殊教材,努力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郑州财经学院制定并发布《“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在延期开学至返校复学期间,学校各单位积极行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广大教师与青年学子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一同成长。即日起,学校校园网、校报、微信等校园媒体平台将陆续推出主题教育系列报道,展示学校各二级单位开展的特色亮点做法,讲述教师、学生通过学习“特殊教材”取得的收获和感悟。 本期推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端思政与疫情战场有机融合 在疫情抗击战中,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疫情防控斗争的强大力量?在课堂上,又如何把灾难变教材,使每一位学生真切感悟、实践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更加深刻感受到职业的使命和担当。“云”端课堂上,思政课教师深挖疫情防控中丰富、鲜活、震撼心灵的思政元素,把网上思政课堂和疫情战场有机融合,不失时机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价值引导、思想启迪,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打造抗疫微课堂,讲好中国故事 引导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战“疫”思政金课微视频
战“疫”思政金课微视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打造战“疫”金课,推出10集思政教育微视频,将理论教学内容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充分结合起来,把生动的故事转化成中国精神,为广大学子上好开学第一课。微视频中,只身驾车连夜为武汉送去5吨蔬菜的沈丘村支书王国辉,坚守医院与病毒作战、只能与9岁女儿隔窗拥抱的扶沟县人民医院护士刘海燕等一大批平凡却勇敢的河南人,身体力行诠释着无私奉献、奋勇拼搏、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中国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少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更加坚定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加坚定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信念。 用好战“疫”教材,把思政课融入时代大课堂 在战“疫”中淬炼爱国主义精神 在疫情抗击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及时调整了教学的章节顺序,从教材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始授课,并要求所有教师把此次疫情抗击战中所展现的中国精神、最美逆行者的风貌、每个平凡中国人的的担当等与理论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开展线上教学。这样,丰富、鲜活的疫情教材通过网络课堂,快速有效地实现了把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所展现的团结、奋斗精神变成涓涓细流注入到每位学生心田。
《概论》教研室何花老师在上课
课堂上引导学生探讨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鉴别各国面对疫情的不同做法和实际效果,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引领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主义信念厚植到学生心中,不断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担当。 同时,经历这次战“疫”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有了许多新的思考。
李艳艳老师在上网课 学院李艳艳老师表示,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完成自我超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即使在近代备受欺凌,但却能重新开始复兴的原因。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全民抗战,通力同心。从神速完工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充足物质资源供应;从英雄的城市武汉封城到各地医疗队主动请战,白衣战士逆向而行火速支援;从分秒必争的病毒疫苗研发,到14亿人的团结自觉都让世界叹服。其中展现出的令人惊讶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和中国凝聚力,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如今病毒在世界肆虐,病毒没有国界,这一次中国又走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面。在自身抗疫艰难的同时,向同样遭受疫情困扰的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分享抗疫经验,体现出与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积极姿态,展现出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吕洛乐老师在上网课
学院吕洛乐老师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每个人都是主人翁,都有责、应担责、要尽责。如何守好思政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应做到三点:感悟应对“危机”的生动故事。全国、全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理解防御“危机”的部署举措。科学的决策部署是疫情防控工作的行动指南,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疫情防控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防控疫情的中国方案。方案的实施和成功,印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认同化解“危机”的中国优势。中国共产党在疫情防控中展示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动员力为世界瞩目,呈现着党的人民情怀和初心使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显著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