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财思政轻骑兵|“蒲公英”支教团以爱之名筑梦乡村教育
日期:2025-01-06 14:44:38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彰显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展示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新时代,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特开设《郑财思政轻骑兵》栏目。本期推出《“蒲公英”支教团:以爱之名筑梦乡村教育》。

入选2024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奖.PNG

入选2024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奖

近日,我校教育学院“蒲公英”暑期支教实践团入选2024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蒲公英”支教团再添新荣誉。自2020年以来,团队连续四年荣膺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全国百强实践团队”荣誉称号。其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中,从近27万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30支“优秀实践团队”之列。团队成员满怀志向、同心协力,以“扶智”推动“扶志”,相信用心浇灌定能共赴成长,爱与知识的传递永不停歇。

教育学院“蒲公英”暑期支教实践团2020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百强团队荣誉证书1.png

1

连续四年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荣誉称号2.png

1

连续四年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荣誉称号3.JPG

1

连续四年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荣誉称号4.png

连续四年荣膺“全国百强实践团队”荣誉称号

以支教躬行助力乡村教育

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农村教育,促进城乡交流,“蒲公英”实践团每年暑期都走进乡村支教,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将乡村振兴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并在筑牢学生语数外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体育以及劳动等美育课程搬上支教课堂,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外化于行动,扎实开展支教活动。

“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png

“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

“蒲公英”云团队分布情况.jpeg

“蒲公英”云团队分布情况

“以支教躬行,献青春力量”是“蒲公英”实践团四年来一直秉持的宗旨。团队指导老师张一铭介绍:“支教足迹已遍布河南、山西、安徽、四川、河北等7省27市,累计三千余名实践队员在村落开展公益类教育活动,包括跳舞、书画、讲普通话、皮影、手工等内容,同时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拓展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面。”

学生在诵读课文.jpeg

学生在诵读课文

教育学院立足常态化长效化实践育人工作格局,鼓励学生将所学所能与支教活动紧密结合,促进支教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帮助青年大学生了解当前乡村教育状况,针对性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以传递爱心托举责任初心

“蒲公英”实践团在以支教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用提供物资支持和心理辅导的方式传递爱心,托举起支教的初心和使命。在学校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分批分次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捐赠活动,并派心理专干老师为孩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捐赠现场.jpeg

捐赠现场

2020年8月10日,校工会一行9人赴“蒲公英”实践团支教助学地点——驻马店市汝南县三桥镇杨庄小学,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捐赠活动。

带领孩子们学唱《我和我的祖国》.jpeg

带领孩子们学唱《我和我的祖国》

带领孩子们朗读红色诗歌《如果信仰有颜色》.jpeg

带领孩子们朗读红色诗歌《如果信仰有颜色》

在当地村委的支持与帮助下,实践团在杨庄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他们带领当地小学生学唱《我和我的祖国》,充满童真的歌声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拉近彼此内心距离。数学课上,帮助孩子们回顾了上学期教材中所学的重点知识,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讲解,通过测试使孩子们巩固了重难点知识,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手工课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队员所教授的步骤练习折纸,一件件作品很快成形,极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校向英才幼儿园捐赠物品.jpeg

我校向英才幼儿园捐赠物品

长葛市增福镇社区回赠我校锦旗.jpeg

长葛市增福镇社区回赠我校锦旗

2022年7月8日,校工会、教育学院领导及“蒲公英”实践团部分教师赴长葛市增福镇大户陈社区英才幼儿园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捐赠活动。我校向英才幼儿园捐赠图书绘本300余册、教具用品100套。增福镇大户陈社区回赠我校“携手支教助学 助力乡村振兴”锦旗。

捐赠现场2.png

捐赠现场

捐赠现场合影.png

捐赠现场合影

2023年7月25日,我校副校长陈静及部分教师代表赴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渠下村渠下学校开展“爱心捐赠,情满盛夏”捐赠活动。为感谢我校的爱心善举,团武陟县委代表回赠我校以“热心支教爱心存 捐资助学兴乡村”锦旗,小董乡政府代表回赠我校以“教书育人践初心 暖心伴学献辛勤”锦旗。鲜红的锦旗不仅凝聚着信任和感恩之心,还彰显着荣誉和责任。

心理专干秦会会老师进行心理讲解.png

心理专干秦会会老师进行心理讲解

实践团心理专干秦会会老师为小朋友及其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堂。课上她强调了心理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会面临各种心理困惑和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同等。心理辅导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为小朋友和家长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堂.png

为小朋友和家长开设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堂

秦会会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孩子们会对自身优点、缺点、兴趣爱好等,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接纳自己,明确自身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增强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面对选择和挑战时更有底气。她感慨:“当看到孩子们在心理辅导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困境,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积极时,就会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与孩子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被他们纯真的情感和独特的想法所触动。”

以新型支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公英”实践团以集中与立足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支教活动,集中实践队伍奔赴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实践队员立足专业特色,返家乡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结合当地乡风民情,开展特色皮影展示、剪纸、非遗陶瓷制作、拓片文化和STEM数字素养等特色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实践过程。

孩子们制作皮影框架.png

孩子们制作皮影框架

孩子们体验皮影戏表演.png

孩子们体验皮影戏表演

“非遗传承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帮助和乐趣,让他们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获得全面发展和提升。通过接触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孩子能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实践团指导教师、教育学院曹原老师表示。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活字印刷作品.png

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活字印刷作品

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制作漆扇.png

实践队员指导孩子们制作漆扇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想法和创意进行创作,不受传统模式的限制,这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比如在陶艺制作中可塑造出各种形状的作品,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们折纸作品展示.png

孩子们折纸作品展示

实践队员在嵩山金石传拓文化研究会学习.png

实践队员在嵩山金石传拓文化研究会学习

非遗传承项目往往具有独特的技艺和工艺,如皮影戏的制作、蜡染的染色等。孩子们亲身参与这些技艺的制作过程,能够体验到传统技艺的神奇和魅力,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使其对传统文化充满兴趣,更激发其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以美育德育深化素质教育

教育学院学生吴梦涵说:“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懵懂和好奇,在农村教育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德育,塑造其心灵之美。”她在实践中感受到农村教育落后的刻板现状,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孩子们接受的美育德育课程更为匮乏。

教孩子们弹吉他.png

教孩子们弹吉他

这一亟待改变的现状激发吴梦涵和队员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乡村孩子创编红色歌曲、舞蹈,开展舞台表演及音乐赏析等活动,利用学校手工社团和心理社团,为所在乡村的中小学生开设美育课程,引导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孩子们下五子棋.jpeg

教孩子们下五子棋

吴梦涵表示,在进行音乐、舞蹈、美术、下棋等艺术领域的德育支教活动时,她看到孩子们对这些艺术课程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美的渴望,使她深入理解作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将美融入教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长为懂得感恩、传递美好的接棒人。

教同学们篮球技巧.jpeg

教同学们篮球技巧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蒲公英”支教实践团将茁壮向阳生长,用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播希望、播种未来。围绕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身心成长、趣味知识等内容打造多彩支教课堂,坚定把青春投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的决心,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核发:党委宣传部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